十月的尾巴掃過過灣農業自有的3.7萬畝種植基地,為這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壤,帶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將過灣富硒農產品與京城渠道商對接!

10月31日,全國政協提案委辦公室張海鴻等領導一行蒞臨過灣農業參觀考察,隨其而來的喜訊,或將拓寬過灣富硒農產品的市場,引領過灣富硒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過灣富硒農業的二重奏:天然富硒+運用生物工程富硒
富硒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尤其是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硒對人體的保健作用逐步被人們接受和認可,精深加工的富硒農產品開始步入高端消費市場,圍繞“富硒”提出的“綠色、環保、有機、安全”等一系列標簽,與現代社會倡導的健康生活理念完美契合。

在調研過程中,過灣農業負責人樊浪生,陪同張海鴻一起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講解過灣富硒農業。

過灣富硒農業有兩種種植形式:一是天然的富硒農業,在池州石臺,過灣農業自有天然富硒基地專門種植天然富硒糧食。石臺作為中國三大天然富硒地之一,當地土壤天然含硒。來自土壤的可溶性有機態硒,通過植物根部被吸收,進入植物的內循環系統,通莖-葉-花-果實的路徑,參與了蛋白質的合成,最后,來自土壤的離子狀態的硒,被以硒蛋白的形式保存在種子里。
二是通過先進的生物工程原理種植的富硒農作物。過灣富硒農業秉承著“綠色、環保、有機、安全”的原則,應用中國科技大學生物工程技術原理,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基施硒源,經過紫云英的轉化和農作物自身的代謝雙重作用,將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

紫云英為豆科黃芪屬,富硒能力強,可以把外源硒轉化為生物硒。土地翻耕時,于土壤中基施硒營養劑后種上紫云英,紫云英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此時,硒元素則變成紫云英自身含有的微量元素,在插秧前將紫云英翻入土壤中腐化變為有機硒肥,再在腐化后的土壤中種植水稻,硒元素經過水稻自身的代謝,二次轉化后變成有機硒蛋白,硒含量達到國家標準,補硒更安全,更有利于人體吸收。
為過灣富硒農產品進京牽線搭橋!
本次全國政協提案委辦公室張海鴻深入過灣田間地頭,詳細了解了過灣富硒農業的“前世今生”,對過灣農業的天然富硒農作、運用生物工程富硒農作及其所具有的高端品質給予極大的肯定和贊賞。令人興奮的是,張海鴻此次調研“有備而來”,作為過灣富硒農業進京的“擺渡人”,張海鴻熱情地介紹了隨其一起參與調研的來自京城的大型渠道商,現場洽談,深入了解。此外,張海鴻還積極聯絡北京其他各大渠道和市場,讓其與過灣農業積極對接,為過灣富硒農產品進京牽線搭橋!

張海鴻與京城渠道商的到來,不僅為過灣富硒農業打通了一個新的渠道,更為過灣富硒農業的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北京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必將為過灣富硒農產品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相信不久的將來,過灣富硒農產品將以自信的、閃亮的姿態現身京城,成為糧食市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